长沙县黄花镇山塘的地下段竖井旁,机械轰鸣中,掘进设备正稳步推进长浏磁浮快线的隧道施工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湖南轨道集团技术中心、湖南轨道集团交通设计院、长沙轨道集团长浏磁浮快线项目施工现场,探寻这片湖湘热土上的快速磁浮交通产业如何以“系统创新、降本增效”为钥,打开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通途。
作为现代轨道交通的“新质生产力代表”,湖南快速磁浮交通产业已构建起覆盖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上游有湖南轨道集团交通设计院等单位负责规划设计,中游聚集国防科大、中车系主机厂和研究所、铁建重工等企业主攻装备研发制造与建设施工,下游则由湖南轨道、长沙轨道等保障运维服务。
在省磁浮交通产业链链长张剑飞副主任的统筹下,省磁浮交通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以“系统创新、降本增效”为主题,新近发布2项技术标准、并积极推进3项技术规范的编审工作。2025年,省磁浮交通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不仅推动快速磁浮直接工程投资向1.2亿元/公里迈进,更通过长浏磁浮快线、凤凰磁浮等示范项目培育市场,吸引国内五座城市及国外新兴市场主动抛来合作橄榄枝。
近日,记者走进湖南轨道集团技术中心,展板上陈列的桥梁构件与试验数据,记录着湖南快速磁浮交通产业在技术领域的“破冰”时刻。今年6月,由该中心牵头的快速磁浮桥梁轻量化技术攻关,成功实现快速磁浮列车在挠跨比1/1500刚度桥梁的全尺寸满载达速试验,突破现行设计规范限值60%以上。
“这不是一次孤立的试验,而是10余家产学研单位200余列次跑车、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的成果。”湖南轨道集团技术中心执行董事梁潇向记者介绍,“我们解决了多重刚度下悬浮控制自适应、多目标多状态监测数据同步等难题,不仅探明了磁浮关键指标的技术边界,更能在同等安全质量下大幅降低建造成本。未来,我们还要围绕快速磁浮直接工程投资降至‘1亿元/公里’的目标,持续优化技术。”
这场试验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突破——它为湖南快速磁浮交通打通了“技术先进”与“成本可控”之间的关键链路,也让“湖南智造”在磁浮交通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目前,技术中心正完善攻关要素保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程现场。
从技术中心出发,驱车40分钟抵达湖南轨道集团交通设计院,这里的设计图纸上,藏着磁浮项目“省钱”的密码。作为湖南磁浮交通产业的“核心智库”,该院自2024年11月划转至湖南轨道集团后,便以设计为纽带,串联起快速磁浮交通规划、建设、运维全链条。
“设计是降本增效的‘源头’。”湖南轨道集团交通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建军举例,“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降本增效技术关,全力开展桥梁轻量化攻关,将磁浮桥梁结构造价降低20%。”
除了降本,设计院更承担着“谋全局”的角色:参与全省磁浮交通布局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等项目,以及全国50%的磁浮项目建设,还依托国内城市群、都市圈,储备省外城市的磁浮项目资源。“我们不仅要做好‘图纸’,更要推动‘湖南方案’走向全国。”向建军说,未来还将通过产研融合培育全链条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沿着长浏磁浮快线建设线路,记者来到浏阳市蕉溪岭2号隧道,施工便道等临建工作就绪,即将进洞施工。
“长浏快线是湖南快速磁浮交通的‘示范线’,既要跑得快,也要花得省。”长沙轨道集团总经理助理、建设公司总经理钟可介绍,这条串联长沙机场、金阳新城、浏阳主城区的线路,“我们在车站设计上,减少16.7%的建筑面积;站台采用敞开式设计,用空调候车房替代全封闭空调系统,既节能又降本。”
作为国内首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市域磁浮线路,长浏磁浮快线还在技术上不断探索:优化160公里时速U梁结构,开展快速磁浮空气动力学研究,解决高速过隧道的旅客舒适度问题。钟可表示,项目建成后,浏阳至黄花机场通勤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至长沙主城区1小时,将成为“轨道上的长株潭”的重要纽带。
从技术突破到设计优化,从项目实践到产业布局,湖南磁浮交通产业正以“创新降本、引流增效”为路径,一步步夯实“智造”根基。随着“十五五”磁浮交通布局规划的谋篇布局,多个省内项目的有序推进,以及省外、国外市场的持续拓展,湖南磁浮交通产业不仅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加速器”,更瞄准全球市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磁浮交通产业集群,让“湖南智造”闪耀世界。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