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科尔沁草原上537万亩青贮玉米迎来收获季。9月26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百万亩青贮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大型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本土化”农机具各显其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种养殖大户前来观摩。
“第一次来通辽就收获很大,这里采用的密植种植、水肥一体化调控和栽培技术非常实用,适合在很多地区推广。”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宁道出了许多参观者的心声。这样的认可并非偶然,作为我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的国家级盛会,青贮产业融合发展大会连续7届在通辽举办,正是通辽青贮产业实力的有力印证。
在通辽,青贮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良种”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位于科尔沁区钱家店镇的青贮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试验示范基地,是这一产业创新的“技术策源地”。基地划分出300亩攻关试验区、3000亩技术示范区和10000亩推广应用区,从品种筛选到技术落地,构建起一套全链条创新体系。
攻关试验区内,40多个来自全国的青贮玉米品种“同台竞技”。科研人员通过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测试各品种的耐密性、产量与品质,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同时开展群体结构调控、化控剂用量优化等试验,连收获时期和割茬高度都进行了细致测试,为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在3000亩技术示范区中,滴灌水肥智能控制系统、精准导航农机、无人机巡田等前沿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成为农户的得力助手。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于2019年在钱家店镇示范成功,亩产达到1110公斤。今年推广面积达1032万亩,每亩增种2000多株,稳定增产200公斤以上。”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对良种推动青贮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通辽青贮产业不仅“种得好”,更追求“链得优”。作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通辽牛存栏量达396.6万头,形成了从良种繁育到屠宰加工的完整肉牛产业链,青贮玉米正是串联“地里的粮”和“栏里的牛”的关键纽带。当地以“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为核心,搭建“政-研-企-社”协同平台,科研团队提供技术,专业合作社管理田间,龙头企业拓展销路,形成“科研-示范-推广-市场”闭环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通辽以多个最好夯实基础:选择最佳区域、应用最优技术、选用最好品种种植青贮玉米,采用最先进机械进行收获,并以最高标准建立收储体系。在中游加工转化环节,青贮玉米只需“收获、储存”两步即可实现就地转化,比传统玉米“掰棒、脱粒”等多道工序更加高效,且“青贮+精料”模式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在下游环节,“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催生了青贮储运、销售等新业态,让农牧民共享产业红利。
如今,科学饲喂已成为通辽19万养殖户的共识。添加全株青贮玉米后,肉牛适口性改善,年均饲养成本降低1130元以上,同时还解决了传统“放牧+干草”模式下肉质不稳定、冬春饲草短缺等问题。好饲料养出好肉牛,通辽肉牛产业闻名全国,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
从“种得好”到“链得优”,“良种赋能+产链融合”模式构建了通辽青贮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537万亩青贮玉米不仅筑牢了“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的饲草基础,更打造出农牧结合的“通辽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收评:A股9月收官!创业板指本月涨超12% 科创50指数本月涨超11%
努比亚 Z80 Ultra 告别海报小字宣传,倪飞喊话“欢迎同行跟进”
小米17续航实测对比:iPhone 17+充电宝耗关机 小米17还剩26%
OPPO哈苏画质王!OPPO Find X9系列正式定档:10月16日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